所謂的智能物聯,就是把整個生產過程的數據進行采集,通過拍照、視頻,從生產到餐桌都進行數據記錄。而除此之外,還會采集與養殖相關的,如氣象、水質、市場等數據。這些數據就構成了智能物聯的基礎。 智能化養殖就像許多其他新興行業一樣,在技術初步發展的情況下,行業還需要一個培育和成熟的過程。
物聯網信息化技術是指通過射頻識別(RFID)、紅外感應器、全球定位系統、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,按約定的協議,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,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,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、定位、跟蹤、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技術。隨著近期農業部有關部門發出的“通過物聯網技術改造農業,提升各環節智能化程度,有助于實現環境可測、生產可控、質量可溯”的信息來看,在未來城鎮的農業現代化進程中,物聯網技術將會成為創新水產養殖業的典型代言人。
智能聯網系統主要用于解放勞動力,讓水產養殖變得“看得見、摸得著”:自動定時定點定量投餌、24小時實時檢測水質、24小時紅外線攝像頭記錄水下養殖狀況,給足了養殖戶以“安全感”。物聯網系統能夠實現人機互動,讓養殖戶“足不出戶搞養殖”,一舉摘下水產養殖“風餐露宿”、“艱苦勞累”的舊帽子:當監測到各項理化指標達到危險值時,系統會自動啟動聲光警報系統,并給管理者發送手機短信;與此同時,中心控制軟件會啟動報警提示,養殖戶可通過手機、電腦網絡查詢水質參數和各種設備工作狀況,遠程控制增氧機、投料機、水泵等設備啟動或停止。不僅如此,以監測水體中的溶解氧為例,物聯網集成器可自動記錄、儲存現場監測到的溶解氧數據,并永久保存,以方便用戶查詢和分析季節、時間、天氣、溫度等因素對溶解氧含量的影響,用戶可根據水中溶解氧測量值,精準控制餌料投放量,提高餌料的轉化率。
智能化養殖過程中各個技術環節如何銜接?形成養殖戶指導體系。生產與經營的數據如何互動?在技術瓶頸突破后如何形成一套完整的涵蓋產、供、銷的商業模式?進而將一個個獨立的設備、產品、數據庫整合起來,成為為養殖戶帶來真金白銀的“系統解決方案”。在市場的起步或者培育階段,養殖戶需要轉變思想,積極去接受這一新事物;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與引導,積極去推動這一新趨勢;行業企業與專家需要更多地實踐與研發,積極去摸索與普及這一新模式,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,我們才能真正從水產大國成功升級成為水產強國。